第15章 第 15 章

轮回锚点后,第55天。

风险阈值:94.1%。

数字缓慢而坚定地下降,印证着闻栖策略的“成功”。但比这冰冷的数字更直观的,是叶槿行为模式上潜移默化的改变。

那场巷子里的戏,如同在她依赖的温床上投入了一颗催化核,让某些情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破土而出。

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并肩而行,或是偶尔的触碰。一种近乎本能的、对亲密距离的渴求,开始支配她的行动。

比如现在,她们坐在公寓的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。沙发上明明空间充裕,叶槿却一定要紧挨着闻栖坐下,近到闻栖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手臂传来的体温,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、与自己同款的洗发水香气。

当电影放到一个略显恐怖的片段时,叶槿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抓紧抱枕,而是整个身体都下意识地倾向闻栖,手臂紧紧贴着闻栖的手臂,仿佛要从她身上汲取对抗恐惧的力量。

闻栖的身体有瞬间的僵硬。这种过近的距离,超出了安全社交范畴,属于计划外的、高密度的接触。

她的第一反应是理性评估:【目标主动寻求高强度肢体接触,是依赖加深的明确信号。适度允许有助于巩固安全感,但需警惕过度依赖可能导致独立性的丧失,不利于长期稳定。】

然而,当她微微侧头,看到叶槿紧闭着眼、长睫毛因害怕而轻轻颤动、像只受惊后寻求母兽庇护的幼崽般的侧脸时,那到了嘴边的、不着痕迹拉开距离的话,却没能说出口。

她默许了。

甚至,在叶槿因为一个突然的音效而猛地一颤时,她抬起手,不是推开,而是轻轻落在了叶槿微微发抖的肩头,带着一种稳定而包容的力量,拍了拍。

“只是电影。”她的声音在昏暗的光线里,比平时更低沉柔和了些。

叶槿仿佛被这简单的动作和话语安抚了,紧绷的身体慢慢松弛下来,但没有离开,反而就着这个姿势,更放松地靠在了闻栖身侧,脑袋几乎要枕上闻栖的肩膀。

她没有再说话,但那种全身心交付的依赖感,如同无声的潮水,弥漫在两人之间。

电影后半段,叶槿几乎是一直保持着这个依偎的姿势看完的。闻栖能感觉到肩头传来的、属于另一个人的重量和温度,陌生,却并不让她感到排斥。

她甚至需要分出一部分心神,去克制自己身体本能对于如此近距离接触的、细微的戒备反应,以便更好地扮演那个“可靠港湾”的角色。

这比应对一场突袭更耗费心力。

晚上临睡前,这种依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
闻栖照例在书房处理完观测所的通讯,回到客厅时,发现叶槿并没有回自己的卧室,而是抱着枕头和毯子,蜷在她主卧室门外的小沙发上,眼神带着一种可怜兮兮的、被遗弃小动物般的神情。

“闻栖姐……”她的声音小小的,带着怯意,“我……我有点害怕,不敢一个人睡。”

害怕?是因为白天的电影?还是巷子事件的余波?或者只是一种更深层的、对孤独的恐惧和对陪伴的渴望?

闻栖站在走廊的光影里,看着叶槿。少女穿着柔软的睡衣,赤着脚,脚趾不安地蜷缩着,仰起脸看她的样子,脆弱得不堪一击。

【目标提出同眠请求,是依赖程度达到新阶段的标志。同意请求可极大提升安全感和亲密感,对风险阈值降低有显著促进作用。但需考虑个人空间被侵入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,以及界限模糊可能对任务执行者心理产生的影响。】

脑内的分析依旧冷静客观。

闻栖沉默了几秒。她不喜欢与人分享私人空间,这是她为数不多的、属于“闻栖”本身,而非“执行者”的习惯。

但“叶槿的需要”优先级高于“闻栖的喜好”。

“好。”她最终点了点头,声音听不出情绪,“你去里面睡吧。”

叶槿的眼睛瞬间亮了,像是洒满了星子,她几乎是雀跃着抱起枕头钻进闻栖的卧室,动作快得像生怕闻栖反悔。

闻栖的卧室风格简洁到近乎冷硬,除了必要的家具,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。叶槿却像进入了什么圣地,小心翼翼地躺在床的一侧,把自己裹进被子里,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看着闻栖。

闻栖去洗漱,换好睡衣,回到卧室时,叶槿还睁着眼睛,一眨不眨地看着她。

“睡觉。”闻栖关掉大灯,只留一盏昏暗的床头灯,在床的另一侧躺下,刻意保持了半臂的距离。

房间里安静下来,只能听到两人清浅的呼吸声。

过了一会儿,闻栖感觉到身边的被子窸窣作响,一个温热的身体小心翼翼地、一点一点地挪了过来,最终,一个带着洗发水清香的、毛茸茸的脑袋,轻轻靠在了她的手臂外侧。

叶槿的动作很轻,带着试探,仿佛一旦闻栖表现出任何不适,她就会立刻弹开。

闻栖闭着眼,没有动。

她感受到手臂上传来的、属于另一个生命的温度和轻微的压力,感受到叶槿逐渐平稳下来的呼吸。

一种奇异的、陌生的感觉,在那紧密接触的皮肤处悄然蔓延。不是厌恶,不是戒备,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、仿佛坚冰被微温水流缓缓浸润的微妙感觉。

【目标通过肢体接触获得安全感,情绪平稳,生理指标正常。风险阈值持续受益……】

脑内的报告还在继续,但闻栖第一次,有些心不在焉。

她发现,自己似乎并不那么排斥这种接触。

是因为任务吗?因为这是降低风险值的有效手段?

还是因为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扮演中,在这一次又一次的“被需要”里,某些东西,已经开始悄然变质?

每天的数值下降的曲线依旧平稳,如同钟摆般规律。但闻栖发现,自己关注终端屏幕上数字的时间,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。更多的注意力,被身边这个日益占据她物理和心理空间的少女所牵引。

同眠变成了常态。

叶槿似乎找到了最安心的港湾,每晚都会抱着枕头,用那种混合着期待和一点点怯生生的眼神看着她,直到闻栖微微颔首,她便像得到许可的小动物,飞快地占据床铺的一侧。

起初她只是小心翼翼地靠着闻栖的手臂,后来,不知从哪一夜开始,变成了无意识地蜷缩着,后背轻轻抵着闻栖的身侧,仿佛这样就能隔绝所有梦魇和现实的寒意。

闻栖从一开始的刻意保持距离、身体微僵,到后来逐渐习惯身边多了一个温热的呼吸源,习惯在深夜醒来时,手臂上传来的轻微重量和鼻尖萦绕的、属于叶槿的淡淡气息。

她甚至会下意识地,在叶槿因为噩梦而微微惊悸时,抬手轻轻拍抚她的背脊,直到那细微的颤抖平息下去。

这个动作,起初是纯粹基于“风险控制”的考量,后来却渐渐变成了近乎本能的反应。她甚至开始习惯在入睡前,留出一盏光线柔和的夜灯,因为叶槿曾说,完全黑暗会让她不安。

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。它悄无声息地渗透,模糊界限,重塑行为模式。

白天也是如此。

叶槿对肢体接触的渴望与日俱增。走路时,她会非常自然地挽住闻栖的手臂,将大半重量倚靠过来;

坐在一处时,她会下意识地寻找接触点,可能是肩膀相抵,可能是膝盖碰触;

甚至在看电视或看书时,她的脑袋会不知不觉地歪过来,靠在闻栖的肩头,等到自己意识到时,才红着脸慌忙移开,但下一次,依旧会重复。

闻栖发现自己不再需要时刻启动“风险评估”来计算是否应该允许这些接触。

她的身体似乎先于大脑做出了选择——默许,甚至偶尔会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深究的、对于这种亲近的适应感?

今天下午,她们去美术馆看一个画展。在一个印象派展厅,叶槿被一幅描绘晨雾中花园的油画吸引,驻足良久。画面上光影迷离,色彩柔和,充满了静谧而朦胧的美感。

“真美啊,”叶槿轻声感叹,眼神有些迷离,“好像能闻到露水和泥土的味道……”她说着,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向闻栖倾斜,几乎将半边身子的重量都靠在了闻栖身上。

周围是低声交谈的游客,空气里弥漫着艺术特有的沉静氛围。闻栖能清晰地感受到叶槿侧身传来的体温,以及她说话时轻微的气息拂过自己颈侧的皮肤。

一种陌生的、微微发痒的感觉从那片皮肤蔓延开来。

她没有动,也没有像最初那样在脑内调出行为模型进行分析。

她只是站在那里,目光落在画布上,仿佛也在认真欣赏,但眼角的余光却将叶槿沉浸于艺术中的侧脸轮廓,以及那依靠着自己的、全无防备的姿态,尽收眼底。

【目标在审美体验中主动寻求并享受高强度肢体接触,情绪愉悦且放松。引导者未表现出排斥,互动模式和谐。风险阈值稳定受益。】

脑内的报告依旧准时,但闻栖第一次觉得,这冰冷的分析似乎遗漏了什么。

它记录了行为,量化了情绪,却无法描述此刻萦绕在两人之间那种无声的、黏稠的、几乎要凝滞空气的亲昵感。

那是一种重量。是叶槿靠在她身上的物理重量,也是这份日益深厚的依赖,所带来的心理重量。

回程的车上,叶槿似乎有些累了,靠着车窗昏昏欲睡。车子一个轻微的颠簸,她的脑袋晃了一下,眼看就要磕在冰冷的玻璃上。

闻栖几乎是下意识地伸出手,掌心垫在了她的额角和车窗之间。动作快得惊人,自然得仿佛演练过千百遍。

叶槿被这动静惊醒,迷迷糊糊地睁开眼,感受到额头上传来的、闻栖掌心的微凉和柔软,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脸上迅速漫开一层红晕,眼神闪烁地看向闻栖,嘴唇动了动,却没说出什么,只是那眼神里,依赖之外,似乎又多了些别的东西。

闻栖平静地收回手,仿佛刚才那个带着保护意味的动作再寻常不过。“快到了。”她目视前方,声音平稳。

只有她自己知道,在掌心接触到叶槿温热皮肤的瞬间,她的心跳节奏,似乎乱了一拍。

那感觉细微而短暂,如同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,快得无法捕捉,却真实地存在过。

<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>
×
终局
连载中小羊看星星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