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活王一行人从近道紧抄皇宫,带了一千余武林高手,一路上烧杀抢掠,一时间,城内变了天。
事发突然,竺帝并未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,所以毫无防范,仍旧与平常一样。
【近日公主如何了?】
竺帝看着一旁无表情的诺玉,诺玉顿了顿。
【仍旧意识不清,把我……把我当成清平侯。】
竺帝摇了摇头,走到了门外,看了看碧朗的天。
【七七这孩子,性格虽也温顺,但是若遇到一些她难以接受的事,那便很难走出了。这段时间朕准许你不用来殿内,多在七七身旁陪着她便好。或许过段时日她自然能想的通。】
诺玉诺了一声,之后他便离开殿上。诺玉的武功了得,又加上竺帝对他有养育之恩,所以他一直尽忠尽责的护竺帝的安危,很少有离开竺帝的时候。
竺帝的思想重心全在七七身上,比以往的时候放松了很多的警惕,所以即使大敌压境,他根本也来不及反应。
很快,一地官府将自己城中大乱的事上报给了朝廷,竺帝这才有所提防。于是迅速招人入朝,可到朝中之人寥寥无几。
官府大臣为好上朝,所以其府邸离皇宫尤为近,今日到朝中之人,比原来要少了一半之多。
左相紧张的环顾四周,又看了看竺帝的脸,心里暗暗觉得一定有大事要发生。
竺帝好似突然意识到了什么,于是命人赶紧去将诺玉找来,调遣就近兵队,对皇宫重兵把守。
【皇上,这是出了什么大事了吗?】
右相张开了口,竺帝站了起来,看着座下的众臣。
【今日有地方官府来报,那里受人劫掠,一时内乱。在我竺国的境内竟能出现这样的事,那造势之人也是胆子包了天。叫你们前来是想了解下各地的真实状况,可朕并未想到,会有这么多大臣未前来,朕这才意识到敌人可能已经驻扎在了皇宫的附近。】
此话一出,朝中乱成了一锅粥。
果不其然,没过半个时辰,朝廷的探子就来上报了。
【皇上!在皇宫外三百公里的地方,发现了约有一千多名可疑人驻扎。】
竺帝早已做好了心里建设,所以刚听到时虽有着急,但也是意料之中。
【是何打扮?】
【前方的将领是一位中年人,衣衫褴褛,像乡野莽夫。其余的兵将,也并非官兵模样。】
竺帝点了点头,让他退下吧。
朝堂此刻更是你一眼我一语,竺帝听的心烦意乱。
【休要在朝堂争辩。】
一会,诺玉便赶了回来,行了礼后,便说道。
【已把附近所有能调的兵将都调了出来,现在已在城外严加把手。】
【大约有多少人马?】
【三万精兵强将。】
朝臣们这才舒了一口气。
竺帝接着跟朝臣说道。
【来者不善,定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来,我们所看到的他们的人马,可能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。大家不要放松警惕。】
【对,若是来者都像清平侯那般,那即使有三十万大军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。】
那个之前在朝堂上为沈浪求情的玉面书生又提起了沈浪,仿佛沈浪就是他的信仰那般,任何人都无法替代。
竺帝的脸一下暗了起来,若是沈浪如今还在的话,这种事,根本都不用放在心上。这诺大的竺西,再也找不到如他一般的人了。
【沈浪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练武奇才,有勇有谋,不可能出现这么多与他一般的人了。】
后面的大臣附和道。
竺帝赶紧打住了他们,他现在无心于操心其他任何事,眼前的事让他觉得并没有如此简单。
【左相,你手中握了多少兵马。】
【回皇上,臣手中有六万兵马,任凭皇上调遣。】
竺帝示意了一眼右相,右相往前走了一步。
【臣手中还有四万余兵马,若皇上需要,那么臣便立刻调遣。】
竺帝未来得及做回应,一旁的军师便开了口。
【臣倒以为,前来的不过是几个乡野村夫,想要学陈胜吴广起义那般,不用这么大费周章调遣这么多的兵马,城外的三万兵,足以把他们吓退了。】
左相回到。
【乡野村夫虽是凡夫俗子,但他们最起码的判断是有的,势力单薄便侵入皇宫,那就是死路一条,怕死之人满座皆是,他们为何不怕呢。虽调遣兵马大费周章,可也能以备不时之需。即使敌人再厉害,我们也有绝对的人马来消耗他的体力。】
竺帝觉得左相说的不无道理,于是就让左相与右相去调遣兵马。
散朝后,众人皆不敢离去,生怕与匪徒撞了个面,从而祸及自己的生命。
竺帝无法,他只能将朝臣安排在了皇宫中,一边与朝臣打好照应,一边仔细听着敌方的动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