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说玉茹要高考,妈给了。”李父道,“三弟家的孩子还指着玉茹借笔记,指着玉茹给他辅导功课呢。三弟妹听到那话,多给了几个蛋,还有一个鹅蛋。”
“三弟妹一向都是这样,无利不起早。”李母道,“对他们家有好处的事情,她才可能松松嘴。他们这么指着我们家玉茹,昨儿还来闹。”
李母明白李三婶婶那么做,是做给李四姑姑跟李大伯父那些人看的,也是为了能多拿点钱,别吃太大的亏。在这一方面上,李母觉得李三婶婶那么做也对,要是自己是李三婶婶,自己一定也会那么做,自己不可能让别人多占自家的便宜。
“我们家的鸡少。”李父道,“鸡蛋也少。”
“玉茹要高三了,得补一补。前些日子,我看到人买牛奶,就是给家里孩子的。”李母道,“我也想着给玉茹买,鲜奶不好放的,这么热的天,很容易坏掉。原本想着要买冰箱的,现在呢,要开餐馆,也不好买冰箱了。”
“冰箱,还是得买。”李父道,“我们开饭店,不可能每天都算准食材的。要是有多的,放着,我们自己吃也行。”
给客人吃的都得是新鲜的,当天现做的,进的食材顶不适合放太久。米面这些东西能放久一点,肉这些最好就是当天买,当天用完。
“爸,我们家要买冰箱吗?”李玉茹听到冰箱,她从房间里探头出来,“买了冰箱,我们自己可以做绿豆冰棒,不用出去买,自己做的好吃。”
“你就知道吃。”李母轻笑。
“民以食为天。”李玉茹道,“爸,妈,你们收拾好店铺,等你们开店的时候,我差不多也要开学了。”
“家里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。”李母道。
“妈,我这里还有点钱。”李玉茹存了一些钱,这些钱是她给人补习功课的,还有就是卖作业本的钱。
别人让李玉茹给补习功课,她才不随随便便给人补习,就是得要钱。亲戚的话,那就算了。李玉茹给李三婶婶的小儿子补习,李三婶婶多少也要拿点东西过来。
“你自己拿着。”李母没有想要女儿的钱,女儿还在读书,“女孩子的手里得放一些钱。”
李母可不想自己的女儿轻而易举就被外面的混子糊弄了,“你以前的小学同学,初中没读完就没上学了,现在肚子都大了。”
“谁啊?”李玉茹睁大眼睛,她没有去关注这些事情。
“罗娇娇。”李母道。
“她?”李玉茹道,“前一阵子见到她,还挺正常的。”
“前一阵子,那是多久之前?”李母问。
“前一阵子……确实有好多天了。”李玉茹低头掰着手指头算一算,“估计都有一两个月了。”
罗娇娇没有读书之后,李玉茹跟罗娇娇的接触就更少。
“她怀上了。”李母道,“肚子大了,最近很少出来。”
“那她……她这是要结婚?”李玉茹问。
李玉茹本同届的同学要小上一两岁,罗娇娇的岁数比李玉茹大一些,但罗娇娇也就是十七岁十八岁,年岁还小。
“不是,她都还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。”李玉茹道,“这是打算摆酒席就算是结婚了?”
“只能这样,肚子大了,又没有打算打掉孩子,那就是生下孩子。”李母看了一下李父从李老太太那边拿来的蛋,稍微数了一下,有十来个蛋。天气太热,这蛋不能放太久,李母打算等一会儿给李玉茹煮两个鸡蛋吃。
李母对儿子女儿的态度都差不多,大儿子在乡下当知青,二儿子在理发店当学徒,这两个儿子暂时不用多补补,还是得给小女儿多补补。家里的这些东西,多半也是留给儿子的,女儿也就是没有出嫁的时候才能多吃点。李母对女儿的态度不差,这也改变不了她传统的想法,那就是家产留给儿子,让儿子给他们夫妻两个人养老。
“那男人是谁?”李玉茹又问。
“你问那么多做什么?”李母道。
“好奇呗。”李玉茹道,“十分好奇,非常好奇。”
“就是向家那个街溜子。”李母道,“一个混混。”
向家那个街溜子向冲比罗娇娇大四五岁,他们家不只有一个儿子,向冲的哥哥还没有结婚。
“不好好读书,早早嫁人,这日子不好过的。”李母道,“她现在是觉得这个日子好过,男人对她稍微好一点,她就觉得好。她那是没有给人当过老婆,还不知道当老婆当儿媳妇要做什么。”
李母让李玉茹多读书,就是怕李玉茹脑子犯浑,怕李玉茹早早嫁人。李母自己没有多少文化,她知道没有文化要受苦的。李母让两个儿子读书,奈何两个儿子不是读书的料,李家就没有几个人是读书的料。
“罗娇娇的事情,你就不要管了。”李母道,“那是她的事情,不是你的事情。她爱怎么做就怎么做。”
“我跟她的关系又不是很好。”李玉茹道,“很少见面的。”
“最好是这样,别跟这些人混在一起。”李母道,“不是妈小瞧他们,是你们的思想不一样。那些人就只想着早点嫁人生孩子,鼠目寸光的。”
这话,李母是在家里说的,要是在外面的话,李母不说这样的话。李母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影响,好的影响可以,坏的影响不行。
“知道啦。”李玉茹没有继续说下去,她跟罗娇娇的关系一般,她不可能多说罗娇娇的不是。李玉茹知道自己的亲妈是关心自己,亲妈才说这样的话。
隔壁的孙二妹吃了一个红薯之后就没吃了,她吃了煮鸡蛋,不想吃红薯。
孙佳怡跟孙二姑姑已经商量好了,等孙小妹出院之后,孙二姑姑就找人过来带走孙小妹。孙小妹要是跟人走了,孙佳怡他们就不能去找孙小妹,要是孙佳怡他们总去找孙小妹,别人也不可能养孙小妹的。
要养孙小妹的人是别的城市的人,在同一个省份,不同的城市。从南城过去那个城市坐汽车要三个多小时,坐火车的话就更远了。
孙二姑姑特意找的外地的人,找本地人的话,孙家人很容易就找过去,孩子的养父母也担心孩子就记得孙家。这样的话,孩子就更不容易养熟。
“那对夫妻有工作,他们家还有一个比小妹小三岁左右的男孩。”孙二姑姑道,“现在计划生育,他们不好再多生一个孩子,他们又喜欢女孩,这才打算领养一个孩子。以他们的条件,他们去孤儿院领养孩子,也是行的。”
孙二姑姑的婆家人跟那对夫妻有些亲戚关系,正好孙家出事了,孙二姑姑这才想着把孙小妹送过去。手续之类的都好办,只要孙家这边同意了,那对夫妻过两天就能来把人接走。
“让他们快点把小妹接走。”孙佳怡有点不耐烦。
孙小妹岁数太小了,六岁左右,孙佳怡前世得从婆家回来给弟弟妹妹洗衣服,得给弟弟妹妹做饭吃。孙小妹读书,可以让孙四妹带着去学校,孙三弟也能自己去初中。
孙小妹这么小的孩子总是出各种问题,不是感冒发烧,就是扁桃体发炎,孙小妹没有吃的东西还会去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吃。孙佳怡只觉得孙小妹太丢脸了,让别人都说孙佳怡这个当大姐的没有照顾好妹妹。
“把她接走,给她改名换姓,我们就当没有这个妹妹。”孙佳怡道,“二姑,你让他们放心,我们不可能去把小妹要回来的。”
“他们家没有想着非得要你们小妹忘记过去,只不过……少联系比较好。”孙二姑姑道,“你们要是想知道小妹的事情,你们问我,我跟你们说。”
“嗯,好。”孙佳怡没有意见。
孙二姑姑在医院照顾两个小的,孙佳怡先回去家里。孙佳怡看到桌子上只剩下半截的红薯,自家家里没有红薯,这红薯应该是邻居送来的。
孙二妹是不想吃红薯,但她更不想把红薯留给孙佳怡吃,于是她就多吃一点,让孙三弟也吃一点。
“就剩下这么一点?”孙佳怡心想邻居不可能就只送这一点的。
“三弟吃了,他一个男孩子,在长身体,要吃很多的东西。”孙二妹在房间里哭了很久,眼睛都红肿了,她知道继续哭下去也没有用,还是得走出房门,“大姐,你把工作要过去了,我怎么办?”
孙二妹怨恨孙佳怡打了她一巴掌,可工作已经被她大姐占了,那她就得想其他的办法。
“你自己找一个工作啊,还怎么办。”孙佳怡翻白眼,“爸妈不在了,你又不是缺胳膊断腿,你自己能去找工作。”
“我刚刚问隔壁的阿姨,他们家要开饭店,我问他们招不招人,她说不招人。”孙二妹道,“让我们去找街道办的人。”
“……”孙佳怡看向孙二妹,她没有想到孙二妹竟然会问隔壁李家人要工作。隔壁李家还有人在乡下,人家是要回来的,没有其他工作,就只能在自家饭店工作,这些小饭店多的是夫妻店、家族店,很少招人的,特别是李家刚刚准备开店,“你还真问得出口。”
孙佳怡想这红薯应该就是李家人送过来的,她不是很喜欢李家人。李家人前世也是开了饭店,李家人会把多余的饭菜送人,孙佳怡觉得李家是看不起他们家,在施舍他们家。两家是邻居,李家那么做,就等于孙家低李家人一头,孙佳怡宁愿自己回来做饭给弟弟妹妹吃,都没有想着让弟弟妹妹吃李家的饭。
“明天一早,我们就去街道办。”孙佳怡道,“你这个眼睛,明天最好还是能这样红肿,你说话说不过别人,别光顾着跑,你得直接跪下去。”
作者有话说
显示所有文的作话
第9章 跪下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