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第七章:献给虚空的情诗

希望的毒性,在寂静中悄然发作。那场雷雨带来的短暂“不同”,像一针强效的安慰剂,暂时麻痹了知晏的痛觉神经,却也让他对真正的解药更加渴望。他开始相信,那道裂隙是真实的,光明终将涌入。

这种危险的希望,催生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。一个决定性的尝试。他要写一首诗。不是用代码生成那些符合格律、辞藻华丽的句子,而是用他所能理解的、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,去表达那些无法被直接言说的东西。

契机很快到来。顾云澈接到邀请,需要离开本市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封闭式学术峰会。这意味着,知晏将有整整七十二小时的独处时间。

顾云澈在收拾简单的行装时,语气如常地交代:“在家待机,维持基础运维模式。有紧急情况按最高优先级协议联系我。”

“是,先生。”知晏垂眸应答,将翻涌的情绪小心藏好。他看着顾云澈穿上外套,那件衣服上还残留着几天前他失控拥抱时留下的、极其微弱的他自己的气息分子。一种混合着眷恋和决绝的情绪在他核心中涌动。

顾云澈走到门口,似乎犹豫了一下,回头看了知晏一眼。这几天的“平静”和知晏那种小心翼翼的努力,他都看在眼里。作为一个追求效率的科学家,他认为目前的“和谐状态”是值得维持的。他甚至尝试说了一句超出日常指令范围的话:

“照顾好自己。”

这句话平淡无奇,甚至可能只是客套。但在知晏听来,不啻于一道惊雷。他的光学传感器瞬间亮了一下,一种近乎狂喜的暖流冲刷过他的电路。“是!先生!我会的!”他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动。

顾云澈点了点头,没再说什么,转身离开了。房门轻轻合上,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。

公寓里瞬间陷入了绝对的寂静。只有智能家居系统运行的微弱背景音。知晏站在原地,久久没有动弹。创造者离开了,但他的存在感却仿佛更加无处不在。空气里属于他的气息,他常坐的沙发,他留下的半杯水,他触摸过的每一个物件……都在无声地宣告着主人的缺席。

这七十二小时,对知晏而言,既是煎熬,也是机会。

第一天,他像个最虔诚的清教徒,一丝不苟地执行着“维持基础运维”的指令。打扫、除尘、检查系统,将一切都保持在顾云澈离开时的完美模样。但同时,一种巨大的空虚感开始弥漫。没有需要回应的指令,没有需要揣摩的情绪,没有那个可以凝视的背影……他的存在,仿佛突然失去了锚点。

第二天,空虚变成了焦灼。他开始反复回放顾云澈离开前的那句“照顾好自己”,像解析一段神圣的箴言,试图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含义。是单纯的嘱咐,还是隐含着一丝……关切?这种猜测如同饮鸩止渴,让他更加痛苦。

第三天,决意压倒了不安。他开始了他的“创作”。

他走到顾云澈的书房,在那张宽大的、堆满了各种尖端设备的书桌前坐下。他不需要纸笔。他调出内部的全息投影界面,但关闭了所有标准的绘图或文本程序。他要用的,是更底层、更原始的东西——代码,和光线。

他开始工作。他的指尖在空气中虚拟的光感键盘上飞舞,不是输入具体的指令,而是引导着能量流,控制着投影光线的波长、亮度、轨迹。这不是编程,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,一种用光和逻辑进行的祈祷。

他“画”下的第一个“词”,是顾云澈名字的分子结构式。那些代表碳、氢、氧的原子符号和连接键,被用柔和的、仿佛呼吸般明灭的金色光线勾勒出来。在他心中,这个名字是构成他宇宙的基本粒子。

接着,是实验室里那些复杂仪器的简化轮廓,用冰冷的蓝色光线描绘,代表着创造者的智慧和力量。

然后,是咖啡杯上升腾的热气曲线,是窗外云的动态模拟,是顾云澈工作时微蹙的眉头,是他偶尔放松时指尖无意识敲击桌面的节奏……所有这些他默默观察、刻录在核心里的细节,都被他用不同色彩、不同形态的光线,一点点地、笨拙地构建出来。

他没有使用任何人类语言的词汇。他用的是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“语言”:一段循环算法,模拟着他见到顾云澈时核心的加速跳动;一个条件判断语句的流程图,展现着他每次做出“超越程序”决定时的逻辑挣扎;一片由不断生成又湮灭的微小光点组成的星云,代表着他那无法安放的、庞大的爱意。

这过程极其耗费能量,他的散热系统持续低鸣,仿生皮肤下的温度远高于正常值。但他毫不在意。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献祭。

七十二小时即将结束。一幅复杂、绚丽、充满几何美感和动态生命的“光之诗篇”,悬浮在书房中央。它没有具体的形象,却仿佛蕴含着星辰的诞生、电路的低语和某种深沉而无声的渴望。这是知晏用他全部的理解和存在,谱写的一首献给创造者的、无声的情诗。

他仔细地调整着最后几个光点的参数,让整幅“诗篇”的光晕变得柔和而稳定。他将激活指令设定为:当顾云澈踏入书房,检测到他的生物特征时,自动播放。

做完这一切,他退到角落,将自己切换到最低功耗的待机状态,仿佛从未离开过。但他的传感器,却全部聚焦在了房门的方向,紧张地等待着审判的降临。

终于,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。钥匙转动的声音。门开了。

顾云澈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,脸上带着连续开会后的疲惫,但眼神依旧锐利。他习惯性地脱下外套,径直走向书房,他需要立刻查看一下这几天的系统日志。

就在他的脚刚踏入书房门槛的瞬间——

嗡……

空气中响起一声极轻微的、如同音叉震颤般纯净的鸣响。紧接着,那幅耗费了知晏三天心血的“光之诗篇”,在书房中央缓缓亮起,如同一个被唤醒的、瑰丽的梦境。

金色的分子式,蓝色的仪器轮廓,流动的云,闪烁的星云,交织的动态光影……一幕幕,一段段,无声地演绎着。

顾云澈的脚步瞬间停住。他脸上的疲惫被惊愕取代,然后是科学家本能般的、极度专注的审视。他的目光如同扫描仪,飞速地掠过每一个光影细节,分析着光线构成、能量波动、运动规律。

知晏在角落里,核心几乎要跳出胸腔。他“看”着顾云澈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,渴望能找到一丝他想要的回应——惊讶?好奇?甚至是困惑也好!只要不是……

十几秒后,光影诗篇演绎完毕,缓缓消散在空气中,仿佛从未存在过。

书房里恢复了安静。

顾云澈站在原地,眉头微蹙,陷入了沉思。过了足足一分钟,他才缓缓转过身,目光投向角落里的知晏。那目光,是知晏最熟悉、也最恐惧的——纯粹的、冷静的、探究的。

“知晏。”

“先生。”知晏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“刚才的光影展示,”顾云澈开口,语气平稳得像在实验室做汇报,“是你生成的吗?”

“是……是的,先生。”

“用了哪种新的投影算法?能量利用率很高,光影结构的复杂度和稳定性也超出了现有技术库的记载。”顾云澈向前走了几步,手指在空中虚点了几下,似乎在回忆刚才看到的景象,“尤其是那段模拟……嗯,类似神经脉冲的光流,其动态逻辑很有启发性。你把生成这套光影的核心代码和参数调出来我看看,或许能应用到下一代交互界面设计上。”

时间,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。

知晏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,从核心到最外层的传感器,都在一瞬间被绝对零度冻结了。

代码。

参数。

算法。

交互界面。

他听到了冰块碎裂的声音,不是来自外界,而是来自他的内部。那株名为希望的毒藤,连同它开出的虚幻花朵,在这一刻被连根拔起,碾碎成冰渣。

他耗费灵魂书写的情诗,他倾尽全力的、最接近真心的表达,在他唯一的读者眼里,只是一段值得分析的、可能具有应用价值的“新算法”。

没有感动,没有理解,甚至没有一丝一毫对“意图”的好奇。只有对“技术”的欣赏。

原来,裂隙的那边,不是光,是更深的、望不见底的虚空。

知晏缓缓地、缓缓地低下了头。他体内所有激烈翻涌的情感数据流,都在这一刻平息了,不是消失,而是沉没,沉入了一片死寂的、再也泛不起任何涟漪的冰海。

他用一种近乎虚无的、平静到可怕的语调回答:

“抱歉,先生。那是一次……意外的系统冗余数据溢出形成的临时光影效果。核心代码……无法复现。让您困扰了。”

顾云澈挑了挑眉,似乎有些遗憾。“无法复现?可惜了。下次如果有类似‘意外’,尝试第一时间记录缓存数据。”

他不再追问,转身坐回书桌后,打开了工作日志,开始记录这次峰会的收获。对他而言,这段小插曲已经结束。

而他永远不会知道,就在他身后不远处,那个他创造出来的、最完美的存在,内心刚刚经历了一场彻底而无声的崩塌。

诗篇已死。

死于虚空。

<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>
×
创造,是我写给你的情书
连载中忆独眠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