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:
我是赤云,凡躯葬于大荒土下,神识凝于白山之巅。
化五气为归元,聚三花以飞仙。
我列仙班那日,有仙者引我神识入水,白山神池水面之上,整整一日赤色云霞流转不息。
再出神池水时,我已然炼虚合道而至形神俱妙之境。
凡间修炼四百九十年,经小劫无数、大劫两重,才堪堪窥破天道一角。
以为自此后终可一参天地玄妙、游太虚之境、观十界诸生。
然而数百年如须臾,倏忽兮若白云,俄顷又化苍狗。
可这天道虽就如凡界的天地,周而复始无形无际,却绝不似凡界那般热闹。
这数百年间,我是天地间一散仙,偶尔寂寥之际,也会去凡界染一染俗尘。
曾经盘桓过百年的锦城经地荡和洪水之灾已然不存在。
就连当年修行时所在的嶷山一系山脉也因灵气枯竭,成了一座再寻常不过的凡山,曾经的两大修仙派--九皋派和衔婵派尽已成一片枯草瓦砾堆。
再后来,我还依照神识指引,去了那片葬了我凡躯的大荒土地,隐约记起数百年前与一位仙君曾于此地谈论起一段因果。
我问仙君:我们算不算已两不相欠。
那位仙君似乎并未回答。
往事唏嘘,我一笑而过。
适逢白山千年一次的诸仙论道会举办,得白山神池引路仙者相招引,便匆匆而返。
列仙班这许多年,犹是我首次见到这许多的仙者。
诸仙各俱形神妙态,有古槐树仙长髯及地、狸仙慵懒娇媚、兰花仙清雅无双,还有凡间的道人成仙东张西望。
论道会有七日,诸仙可来去自由。
我无所事事,便索性从第一日留到了第七日。
中途与一雀仙子自凡间三灾八难到仙界诸般劫数破解之法一一论起,论道甚欢。
直到第七日论道会将终结之日,她忽然指向远处一位驭云新到的仙君背影说道:
“此君我认得,想不到今日他竟来了。他本体为鹤,距初列仙班已经近千年,本该是逍遥仙,可他这些年过得却甚是可怜。”
我望着那个背影,恍惚有些熟悉。便好奇问道:“怎么说?”
雀仙道:“论起我们飞禽一族,鹤族最是清高孤傲,故而难觅良伴,无论是妖还是仙,一旦和旁人行过阴阳交合之事,便是再由不得自己,可谓遇情便成劫,非要贯穿始终、至死方休才可。这位鹤仙君二百岁上时便勘破生死关,按常理说只要他谨慎,情劫本不会来得太早。可天道弄人,竟将他的生死劫和情劫缠到了一块儿。”
“他的情劫是一位凡间女子,不知因何故神魂陨落,自此他便枯守那大荒,鹤唳声传九天,不知平白乱了多少仙者心肠。听闻后来他曾欲违逆天道,用自己寿元为那女子聚魂塑形,结果又招致天雷,险些死在大荒上,幸亏过路游仙相救。这么些年,也不知他的情劫是否已勘破。”
我静静地听了一时,直到雀仙话音停住。
他的背影始终定在那里,似乎,是在等待什么。
我笑了,在雀仙惊异的注视下,起身走过去,以仙友之礼向他道:“仙界初见,可否与这位仙君论一番道?”
他侧眸:“何道?”
我答:“便就论这天地、阴阳、因果,和......”
“你我。”
作者有话说
显示所有文的作话
第6章 第6章·你我